图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拍摄的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11月28日,中国空间站首组高清“全身照”发布。这是中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
此前,科研团队曾利用安装在中国空间站外部的相机,从不同侧面拍摄过空间站的局部,也曾通过天舟货运飞船和神舟载人飞船上的相机,见过比较模糊的空间站全景。为了获取空间站的高清“全身照”,今年10月30日,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神舟飞船的舷窗拍下这组珍贵照片。
航天员如何在太空拍下中国空间站与地球的合影?和地面相比,在太空拍照需要哪些特殊“技巧”?据了解,和地面一样,在太空拍照也讲究点位、角度与光线,但操作难度却大大增加。
从官方公布的照片可以看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是在中国空间站上方进行俯拍,从而更好地展示出空间站的全貌。然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期间对接于空间站径向对接口,这意味着它在下方与空间站分离后,需要从空间站上方掠过,才能到达预定拍照“点位”。这就利用了飞船的一个“绝活”——绕飞,即飞船环绕空间站飞行。在太空中,航天器实现空间站不同对接口之间的转移,就是借助这一“绝活”。
抵达最佳拍照“点位”后,还要寻找合适的角度。身处飞船中,航天员需要通过返回舱的舷窗才能拍到太空美景,但如果飞船以正常姿态飞行,航天员无法通过两侧的舷窗拍到下方的空间站全貌。
为了能让舷窗对着地球,飞船需要在绕飞过程中完成大幅度的滚动和转动动作,让舷窗变成一上一下,方便航天员通过下方舷窗拍摄空间站的“全身照”。
专家称,在整个绕飞过程中,为了精确控制飞船和空间站的相对运动轨迹,必须尽可能地让神舟十六号飞船的头部朝着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