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右翼政府动用紧急权力阻止 BBC 纪录片的播出,该纪录片质疑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在 2002 年古吉拉特邦骚乱期间的领导能力。

称这部由两部分组成的 BBC 电影《印度:莫迪问题》是一部“宣传片”,政府命令 Twitter 删除 50 多条链接到该纪录片的推文,同时指示 YouTube 阻止任何视频上传。

周二在印度一所一流大学放映这部纪录片时,当局中断了放映活动,据称当局切断了通往组织这次活动的学生会办公室的电源和互联网线路。印度媒体报道称,有人向观看影片的学生投掷石块。

该国其他地区也报道了类似的放映,而反对派领导人、记者和活动家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BBC 纪录片的链接,以违抗政府命令。

2002 年古吉拉特邦发生了什么?
2001 年底,莫迪被任命为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以解决印度人民党 (BJP) 的内斗。

在此之前,他是 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 (RSS) 的重要成员,该组织是 BJP 的极右翼意识形态导师,于 1925 年根据当时的欧洲法西斯政党的路线成立。 RSS 的目标是在印度建立一个印度教民族国家,其 2 亿穆斯林将成为二等公民。

2002 年 2 月,一列载有许多印度教朝圣者从北方邦阿约提亚 (Ayodhya) 寺庙镇返回家园的火车起火,造成 59 人死亡。虽然莫迪领导的州政府声称 Godhra 车站的穆斯林小贩烧毁了火车,但联邦政府任命的一个委员会 2006 年的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火灾是意外。

Godhra 事件的消息一传开,印度暴徒就开始在古吉拉特邦的穆斯林社区横冲直撞。超过 2,000 人被杀,其中大多数是穆斯林,数十名妇女被强奸,这被证明是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宗教屠杀之一,使古吉拉特邦成为印度宗教两极分化最严重的邦之一。

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外国政府当时都停止与莫迪接触,而美国也对他实施了旅行禁令。

但大屠杀也为莫迪赢得了“印度教 Hridaysamrat”(印度教心中的统治者)的绰号,并提升了他在 RSS 和人民党内的地位。他继续统治古吉拉特邦直到 2014 年,那一年他搬到新德里接任印度第 15 任总理。

BBC 的电影讲的是什么?
这部 59 分钟的纪录片称,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莫迪命令警方对持续数日的暴力事件视而不见。

这部电影引用了一份英国外交部此前的机密报告,该报告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莫迪会见了高级警官,并“命令他们不要干预”对穆斯林的袭击。

它还说,暴力是“出于政治动机”,目的是“将穆斯林从印度教地区清除”。

报告总结道,“如果没有州政府制造的有罪不罚的气氛……纳伦德拉莫迪直接负责”,骚乱是不可能发生的。

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印度下令禁映该片后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纪录片“根据最高编辑标准进行了严格研究”。

“这部纪录片系列审视了印度占多数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少数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探讨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Narendra Modi) 与这些紧张关系相关的政治。近年来,这一直是印度和世界各地大量报道和兴趣的来源,”它说。

这家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它为这部电影使用了“广泛的声音、证人和专家”,包括“人民党人士的回应”。

“我们向印度政府提供了对系列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的权利——它拒绝回应,”它说。

为什么莫迪不希望看到这部电影
莫迪一再否认有关他未能阻止古吉拉特邦骚乱的指控。

最高法院任命的一个调查莫迪等人在暴力事件中所扮演角色的特别调查组在 2012 年一份长达 541 页的报告中表示,无法找到起诉时任首席部长的证据。

第二年,莫迪被任命为印度人民党的总理候选人。他赢得了 2014 年大选,并于 2019 年以议会多数席位回归。

自 2014 年以来,莫迪的印度人民党——以及隶属于 RSS 的其他右翼团体——加强了他们的印度教至上主义运动,主要针对该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穆斯林。

因此,一家知名外国媒体机构禁止拍摄一部关于古吉拉特邦骚乱的电影,这与政府试图拒绝对其议程的任何批评是一致的。

莫迪在社交媒体上的支持者将 BBC 纪录片称为“殖民地”和“白人”宣传。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林达姆·巴奇 (Arindam Bagchi) 上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偏见和缺乏客观性以及坦率地说继续存在的殖民心态是显而易见的。”

但印度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历史学教授穆罕默德萨贾德告诉半岛电视台,他“对莫迪为什么不让印度人观看”BBC 电影感到“惊讶”。

“毕竟,联邦内政部长发表声明说,2002 年古吉拉特邦给穆斯林上了一课,”他说。

“然而,考虑到莫迪对 BBC 的纪录片非常反感,唯一可能的原因可能是他想在世界面前塑造某种形象。”

对印度禁令的反应是什么?
“当真正致力于正义和改革时,伤口就会愈合,人权义务也会得到履行。相反,印度人民党的支持者向在 2002 年骚乱中被判犯有轮奸和谋杀罪的男子致敬,”人权观察组织 (HRW) 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该人权组织表示,人民党的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司法系统和媒体中,使政党支持者能够威胁、骚扰和攻击宗教少数群体,尤其是穆斯林,而不受惩罚”。

HRW 表示,自莫迪 2014 年成为总理以来,“印度官员和印度人民党的支持者一直在努力改善他的形象”。

“在国际上,印度外交官积极回击任何对莫迪参与严重侵犯人权行为的批评,”它补充说。

HRW 的声明说,莫迪“试图引导国际社会围绕发展和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进行接触”。

“但如果当局更加努力保护所有印度人的权利——以及那些希望将这些问题引起公众关注的人的权利,印度的形象会更好,”它补充说。

莫迪政府根据其信息技术法使用紧急权力阻止 BBC 纪录片及其剪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保护记者委员会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命令“公然违背了该国对民主理想的承诺”。

但学者 Sajjad 认为这部纪录片的混乱将帮助 BJP “重新巩固‘印度教’对其的支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美国股市的自由下跌

纽约,6月12日: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因COVID-19大流行和美国各城市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而丧命,美国股市已成为现实。 根据Baaghi TV的报告,在大规模失业,大流行危机和全国各地的抗议示威之后,美国股市在经历了数周攀升后似乎正面临现实。 根据外交政策(FP),似乎有两个因素推动了这一跳水: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周三的乐观经济前景相比有所减弱,以及人们认识到放松锁定可能为时过早。 在标普500指数下跌5.9%的那天,被称为“华尔街”的“恐惧指数”的VIX上涨约50%,至41美元以上,这是自4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周四大跌之前,标准普尔正在迅速消除自2020年以来的所有损失。 怎么花了这么长时间? 5月29日,外交政策部问主要专家,为什么在世界崩溃的情况下市场仍然上涨?尽管对于金融界以外的人来说,情况似乎并不好,但股市并非总是准备着眼于现在。 许多投资者仍然“通过大流行的镜头看待世界”。 格兰特·桑顿(Grant Thornton)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Diane Swonk)说。…

延续恢复态势 中国经济积聚向上动能

中国经济“半年报”7月17日出炉: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 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正积聚向好动能。下半年不确定性有增无减,中国仍需做好准备应对挑战。 5.5%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走在前头。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主要经济体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便考虑到二季度,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快的。 “下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剧,但中国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更高韧性”,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戴鑫表示,中国政府储备的宏观政策空间更为充分,有望成为今年全球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速高于去年的市场之一。 5.5%增速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改善,动能亦在优化。 从需求看,去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今年“主角”则切换为消费和投资。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表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这为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她强调,过去三年疫情冲击使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波动性有所增加,但并不会改变消费倾向回升的长期趋势,中国已真正进入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 就业扩大、民生改善,亦在5.5%之中有所体现。今年以来,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下降,6月份降至5.2%,已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 就业扩大带来了居民收入增加。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注意到,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比一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跑赢”上半年GDP增速0.3个百分点。二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占平均数的比重为83.3%,高于今年一季度。 综合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恢复向好,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但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下半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加力。

更新版 1-英国6月房价飙升13%,创2004年来最大涨幅–Halifax

更新版 1-英国6月房价飙升13%,创2004年来最大涨幅–Halifax (新增细节) 路透伦敦7月7日 – 抵押贷款机构Halifax周四的数据显示,6月英国房价同比上涨13%,为 2004年以来的最大涨幅,因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未受到波及英国其他阶层的整体生活成本压力的影响。

联合国估计,到 2023 年年中,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 290 万

联合国估计,到 2023 年年中,印度人口将比中国多 29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