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称,尽管面临挑战,但国家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证明了实力
编者按:《中国日报》正在推出一个新系列,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征和潜在影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该系列的第一部分。
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近1亿人在过去十年摆脱绝对贫困——这三个数字代表了中国在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的最大因素,许多分析师认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报告中,提出了走中国化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
习近平说,这种现代化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庞大人口的现代化,这个数字比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这是一项无比艰巨和复杂的任务;它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我们的发展道路和进步方法将是独一无二的,”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人口专家杜鹏表示,这将是中国共产党实现14亿人口现代化的空前成就。
他说:“庞大的人口加上不同地区和城乡地区之间的增长差距,国家面临着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
中国于 2021 年 5 月发布的最新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每名女性生育率仅为 1.3 个孩子,与日本等老龄化社会持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 2021 年底,超过 18.9% 的中国人口年龄在 60 岁或以上。
杜说,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了促进共同富裕的议程,这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口的收入和公共生活水平。
他说,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其中包括一个在过去 40 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国家消除绝对贫困的斗争中证明了其实力的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完成了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斗争,”杜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信心和能力推进庞大人口的现代化,”他补充说。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力周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口众多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国家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他补充说,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和影响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如此规模的现代化将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坚实的基础
过去十年,中国GDP从54万亿元(7.5万亿美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18.5%,人均GDP从3.98万元增长到8.1万元。
去年全国城镇化率增长11.6个百分点,达到64.7%。
中国社会保障协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表示,14亿人口共同富裕后,中国将改写全球现代化格局。
郑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东亚将成为全球现代化的中心之一,这是必然趋势,将代表全球格局的巨大变化。
郑先生还表示,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完成中国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力量已经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率,将转化为国家发展成就的巨大成就”他说。
他说,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现代化道路,为希望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同时加快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彻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已经成功地为居民建立了广泛的社会保障网络,这将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柱。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已建成覆盖13.6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和超过10亿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力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战略支柱。
他说:“我们将继续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增强中国的科技自强和实力,依靠人才引领发展。”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高明表示,国家必须确保覆盖全产业链的部门发展,以推进其现代化。
更大的潜力
他说:“与其他小型开放经济体或美国不同,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它将随着庞大的人口和平崛起。” “这意味着它必须优先考虑所有领域的发展,更加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
他说,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服务业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他补充说,要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就需要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升级,未来服务业可能占中国经济的25%。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和杜都强调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战略来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必要性。
“对中国来说,人口结构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远多于机遇,因为这意味着需求减弱和劳动力萎缩,”高说。
杜说,国家应该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发展一个更好、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络。
他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在老人和儿童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