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要大米供应国(包括最大的出口国印度)的恶劣天气正威胁着减少世界上最重要的主食的产量,并引发已经接近历史高位的食品通胀。
在过去两年中,由于作物丰收和出口商的大量库存,大米逆势上涨,尽管 COVID-19、供应中断以及最近的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使其他谷物价格上涨。
但贸易商和分析师表示,占全球大米产量约 90% 的亚洲出口国的恶劣天气可能会改变价格走势。
“大米价格有上涨潜力,主要出口国的产量可能会下调,”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农业综合企业经济学家 Phin Ziebell 说。
齐贝尔告诉路透社:“大米价格上涨将增加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食品负担能力方面已经面临的重大挑战。”
农民、贸易商和分析师告诉路透社,印度粮食带的降雨、中国的热浪、孟加拉国的洪水以及越南的质量下降可能会抑制世界前五名大米生产国中的四家的产量。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经济学家雪莉·穆斯塔法 (Shirley Mustafa) 表示:“即使今年早些时候整体食品价格达到创纪录水平,大米仍然可以买到。”
“我们现在目睹了一些主要稻米生产国与天气有关的挫折,包括印度、中国和孟加拉国,如果未来几周情况没有改善,这可能导致产量下降,”穆斯塔法补充道。
“产量下降是肯定的”
国营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本季迄今为止,印度主要稻米生产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的季风降雨量不足 45%。
全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 B.V. Krishna Rao 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下降 13%,这可能导致产量比去年下降 1000 万吨或约 8%。
Rao 说,水稻种植面积也在下降,因为一些农民转向豆类和油籽。
印度夏季播种的稻米占其年产量的 85% 以上,在截至 2022 年 6 月的作物年度中跃升至创纪录的 1.2966 亿吨。
“产量下降是肯定的,但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将如何反应,”孟买一家全球贸易公司的经销商表示。
截至 7 月 1 日,印度精米和水稻库存总量为 5500 万吨,而目标为 1354 万吨。
这使得大米价格在过去一年保持下跌,而印度在 2021 年的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 2150 万吨,超过了世界接下来的四个最大出口国——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的总出货量。
“但政府对价格过于敏感。小幅上涨可能会促使其实施出口限制,”该贸易商表示。
在越南,收获期间的降雨损害了谷物质量。
湄公河三角洲薄辽省 50 岁的农民 Tran Cong Dang 说:“我以前从未见过收获时下这么大的雨。这太不正常了。”
“在短短十天内,测得的总降雨量与上个月的整个降雨量大致相当,”Dang 说,他估计他的 2 公顷稻田因洪水而损失了 70% 的产量。
进口,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和进口国,由于谷物种植区的极端高温导致产量下降,预计 2022/23 年度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 600 万吨。
中国一年前进口了590万吨。
贸易商称,世界第三大消费国孟加拉国在其主要产区遭受洪水破坏后,预计也将进口更多大米。
分析师或政府机构尚未估计印度以外国家的全部短缺程度,这些机构通常只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产出数据。
但本周印度和泰国出口价格的小幅上涨已经可以看出不利作物天气的影响。
“大米价格已经接近底部,我们看到市场从当前水平上涨,”全球最大大米贸易商之一的新加坡贸易商表示。
“需求正在回升,菲律宾和非洲其他国家等买家希望预订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