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公司的所有者和高管来说,今年一定是艰难的一年,因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高涨、全球经济衰退、COVID-19 进入第三个年头等不利因素,已经加深了市场的复杂性。
Facebook 的母公司 Meta 于 11 月初宣布将裁员 11,000 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 13%。这是今年科技行业最大规模的裁员。亚马逊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今年迄今其市值缩水超过1万亿美元。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 11 月 22 日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明年将把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削减 10% 到 20%,以便将更多的承包商转为受薪员工,并为这些员工提供更多的保险保障。
来自中国最高经济监管机构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近 250 万家中国企业倒闭或被迫清算。去年全年对应的数字是350万左右。
可以肯定的是,大局令人沮丧。希望在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生存下来的公司渴望做点什么。一些公司正在按照经典的管理规则行事,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但仅靠生存是不够的。对于希望在经济低迷结束时占据领先地位的公司来说,这可能是进行战略变革的最佳时机。
当市场普遍繁荣时,公司通常忙于跟上增长势头以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回顾过去,从中吸取教训并审查他们的商业模式。但鉴于全球经济放缓,企业现在有时间,或者必须有时间来提高它们的弹性。
在全球动荡中,企业及其CEO应研究宏观经济趋势或行业格局,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一切都归结为 CEO 的观点和看法。因此,CEO 们应该不断学习,从其他行业汲取有用的经验教训,或者只是与更多人交谈,以便他们能够“跳出框框”思考。
美国科技行业的裁员和全球格局的两极分化似乎表明,规模较小但效率较高的机构面临的困难较小。
为什么?这很容易理解。较小的公司在不确定时期可能更敏捷地做出战略改变。以资本市场为例。看它的态度。过去几年的股价表明,如果没有产生相应的利润,市场就不那么支持无意义的企业扩张。
因此,裁员趋势是重新考虑企业规模并接受专家多年来建议的所谓线性管理的好时机。
当外部市场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时,或许更好的办法是审视自身,打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等待。听起来可能有些陈词滥调,但仍然值得牢记的是,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