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纪录的债务、高利率、气候变化的成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养老金支出以及难以驾驭的政治,正在引发人们对大型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危机的担忧。 政府借贷成本的飙升使高额债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投资者要求增加持有长期债券的补偿,政策制定者敦促对公共财政保持谨慎。 国际金融研究所表示,上半年全球债务增加了 10 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 307 万亿美元,其中 80% 以上来自发达经济体。 20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前政策制定者和大投资者告诉路透社,美国围绕债务限额的边缘政策使其接近违约,而意大利和英国最令人担忧。 阅读更多:巴基斯坦、新兴经济体、债务危机:乐施会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不要集中削减支出 他们预计发达经济体不会陷入偿债困境,但表示政府必须制定可靠的财政计划、提高税收和促进增长,以保持财务可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增加了成本。 正如英国 2022 年“迷你预算”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利率上升和央行支持萎缩的脆弱环境增加了政策失误引发市场崩盘的风险。 欧洲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彼得·普拉特表示,尽管债务似乎仍具有可持续性,但考虑到长期支出需求,前景令人担忧。 2011年债务危机期间加入欧洲央行的普拉特表示,“今天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国家,你会发现我们距离公共财政危机并不遥远。” “如果你发生了事故,或者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那么你就会进入不利的非线性动态过程。这是一种真正的可能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港报社评:香港须补充人才助竞争,更需要培育大湾区人才–明报7月4日

港报社评:香港须补充人才助竞争,更需要培育大湾区人才–明报7月4日 香港移民海外人数增加,影响逐步浮现。大湾区则积极鼓励香港年轻人北上发展,并且锐意兴办更多大学,上海也在放宽人才落户政策。香港在人才竞争方面,优势此消彼长的情况,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香港的优才计划,多年未变,不但没有未雨绸缪的远见,而且可能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而无法应对,特区政府制定适用于区域发展的培育人才政策,刻不容缓。 移民海外的人才,包括在各行各业已经累积相当工作经验的骨干,也有中小学生,香港大学今年降低收生标准,中英文其中一科不及格也有报读的机会,或者有失手学科也可以打折报考。人才流失的影响,不容小觑。 另一边厢,教育部近日宣布,批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立,城市大学(东莞)也获得筹备成立的资格,深圳前海管理局与香港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培养人才。加上分别已经成立15年和8年的香港浸会大学珠海联合国际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高等教育在大湾区已经或者将会有5家分支机构。大湾区近年也在锐意兴办更多大学,广州以38间大学,一跃而成全国第五个拥有最多大学的城市,深圳在过去10多年,兴建了4间大学,东莞和佛山也分别办了3间和两间大学。 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政策,设置的专业着重高科技和创新科技产业等范畴,也有针对其发展急需的人才。与香港合办的大学,部分教师来自香港,不少毕业生会到香港深造,香港元素对于培育学生适应香港以及大湾区的就业市场,十分有利。 香港要参与建设大湾区,是响应国家战略需要,为大湾区培养人才是必由之路,香港在科研方面有雄厚条件,但如何跟大湾区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是特区政府必须考虑的事情。香港不思进取,大湾区城市则积极抢占上风,到头来人才都流向大湾区,虽然不是坏事,但香港未能从中受惠,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香港已经出现人才外流,急需补充高学历人口,而在抢人才的年代,进取的国家和城市都在针对性地“层层加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香港如果仍然以为自己有麝自然香,或者继续守株待兔,不但不能做到国家支持兴办的国际创科中心,以及建设大湾区的要求,就连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数量和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也做不到,到头来还会加剧人才外流。 注:以上的评论仅为摘要,并且不代表路透立场。

朝鲜称测试向韩国和美国发出核警告

朝鲜表示,其最近的导弹发射是由领导人金正恩亲自监督的“战术核”演习,以及对美韩联合海军演习的回应。

乌克兰在联合国会议上谴责俄罗斯为“恐怖主义国家”

在联合国大会最初召集讨论莫斯科吞并乌克兰四个部分被占领地区的会议上,乌克兰谴责俄罗斯对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主要城市发动导弹袭击是“恐怖主义国家”。

俄方与哈马斯代表在莫斯科会晤

俄罗斯外交部26日证实,俄方在莫斯科与到访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代表团举行会晤。 塔斯社援引俄外交部消息表示,俄方与正在莫斯科访问的哈马斯政治局成员阿布·马尔祖克会晤,就尽快释放人质问题进行了接触,并讨论了安排从加沙撤离俄罗斯和其他外国公民的相关事宜。 俄外交部重申了主张落实“两国方案”的一贯立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大通过的、国际社会达成共识的决议,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与以色列和平安全共处的巴勒斯坦主权国家。 哈马斯代表团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对会晤予以高度评价,对俄方在中东问题上采取的立场及做出的外交努力表示高度赞赏和感谢。 同日,俄副外长博格丹诺夫与到访的伊朗副外长巴盖里讨论了巴以冲突局势升级问题。双方指出,必须停止加沙地带及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莫斯科和德黑兰将继续协调努力以稳定中东局势。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日在记者会上就巴以冲突问题表示,俄方遗憾地注意到,冲突地区的局势继续朝着消极方向发展。伤亡人数持续攀升,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正在加剧。 她指出,冲突扩大到约旦河西岸地区,黎巴嫩和以色列临时边界(“蓝线”)地区潜在冲突风险正在增加,以色列对叙利亚领土空袭加剧,而域外国家在东地中海的军事机动令人极为关切。这些因素加上各方好战言论频出,增加了冲突升级的风险。 俄方再次强调,必须尽快停火,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以便进行疏散活动,并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援助。俄方并再次呼吁释放被扣押人质。俄方将继续努力争取尽快解决危机。她重申,武力并不能解决这一长期冲突问题,只能通过在国际法基础上建立正式谈判进程,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