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的资料图。(图/北京央广网)
近年来,人工智能、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为教育的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有中国媒体连线采访了海外华文教育从业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分享新兴技术如何为华文教育赋能,又如何创新华文教育实践。
中巴教育文化中心成立已有近7年。中巴教育文化中心校长马斌表示,巴基斯坦是多语言国家,当地一直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水平有限的情况,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华文教育新的探索模式。
“网络教育教学的优势在于借助云视频、云课堂,我们可以和中国高校的优质资源进行对接,巴基斯坦的华裔青年也能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活动,有助于改善教师紧缺的问题。”马斌说。
目前,华侨大学研发的近500台“华文教育机器人”分布在韩国、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的60多所华文学校中。作为“华文教育机器人”研发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华珍表示,这是中国首款专门为华文教育量身定制的智能教育机器人,以“学伴”的形式,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缺乏中文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中文的听说读写。
“从开始研发到400台机器人走进菲律宾华文学校,一共花费了近5年的时间。”王华珍说,语言学习应用模块和人机互动功能模块能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提高中文理解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和华文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多模态教学资源正成为流行趋势。”王华珍说,AI技术与华文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保留教师创造性的同时,实现真正的教学价值。“例如,基于中文语言特点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算法能够提高教学交互的流畅性,这是AI技术的优势,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