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氣候變化是源於溫室氣體被釋放至大氣之中,這現象又被稱為碳排放。據估計,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關係,2020年全球碳排放下跌了百分之四至七。正當前所未見的疫情還未結束,而世界經濟下滑之際,疫情是否有助舒緩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呢?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如此排放減少的幅度並不意味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下降。
相反,二氧化碳將繼續累積,只是其累積的水平比沒有減少排放時略低一點。 事實上,2020年5月在夏威夷的冒納羅亞山上測得的月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是5月份的最高記錄。與此同時,2020年5月全球的平均氣溫也創下了5月份的最高記錄。因此,WMO秘書長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和工業下滑,並不能取代大家一同要負擔的氣候行動。
作者︰鄭楚明博士
香港天文台台長
鄭博士於198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獲理學士學位,主修物理,及後於1989年獲理學博士學位。他在1989年加入香港天文台,任職科學主任。自1990年代起,鄭博士曾負責天氣預報、電視天氣報告、水文觀測、天氣雷達和衛星氣象學、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激光雷達,及機場自動天氣觀測系統等工作。他在2011年升任為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掌管天氣預測和警告服務科,負責公眾天氣服務、天文台網頁及「我的天文台」手機應用程式發展、預報技術研究等。鄭博士在2020年晉升為香港天文台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