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教育部在河南安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情况。(图/中国教育部网站截图)
8月16日,中国教育部在河南安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情况。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在会上介绍,中国教育部、中国国家语委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中国语言资源进行多模态、全息化、标准化的记录与保存,让跨越千年的中华语言文字永存后世、永久流传。一期工程已完成中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中国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田立新介绍,中国教育部、中国国家语委等八部门启动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创新转化成果,服务时代需求。截至目前,工程已整合中国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首批共有17家高校和文博单位入选,42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部署重点研究项目近200项,产出一系列重要成果。
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聚焦数字化赋能,上线中国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打造汉字信息服务、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等20余项数字化语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