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乐器制作匠人努尔冬·司马义在检查手工制作的乐器。(图/中新社)
让年过六旬的手工乐器制作匠人努尔冬·司马义没想到的是,村里世代传承的乐器制作家庭小作坊能发展出一个产业园。他说:“这就像是乐器弹奏从独奏到合奏的转变,让村里传承百年的手工乐器制作迎来新的发展。”
近日,有中国媒体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古色古香的村巷里传出阵阵琴声,乐器制作匠人正在弹试新做好的琴。加依村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家从事手工乐器制作,这里生产的乐器共有20多类、50余种,涵盖了维吾尔族所有的传统乐器。因此,加依村也被誉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2008年6月,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被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努尔冬·司马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乐器制作,他年轻时曾当过药房医师,但几年后就“弃医从乐”,专门从事乐器制作。“乐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今,他已经从事乐器制作近50年,熟练掌握了十几种乐器的制作技法和弹奏方法。2008年3月,努尔冬·司马义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他家里,看到前院里挂满了各类手工乐器,儿子和儿媳正在相互配合着给乐器上弦,最后的调音工作由经验丰富的努尔冬·司马义完成,保证每一把琴同音共律。后院不时传来制作乐器的电锯声,几位徒弟分工明确,正在加工乐器的不同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