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香港城市景色。(图/武汉九派新闻)
22岁的巴基斯坦小伙沙希德(化名)穿着灰色卫衣,戴着蓝牙耳机,说着一口较为流利的英文。他每天在香港行走8小时,不是为了City walk。他的身份是外卖平台的一名walker(步兵)。
在香港红磡的一家咖啡店,送了一天外卖的沙希德看上去却并不疲惫。在香港从业四年,他已有了一些窍门:太远的单直接取消,雨天不出行,跑累了就去咖啡馆歇息,张弛有度。
在他看来,这份工作高薪、轻松和自由。
沙希德到香港后,一直在做外卖员,“这能给我一份很好的收入”。他的父母在香港做生意,已在这里生活近20年。
他曾在Foodpanda、Deliveroo送外卖,目前就职于外卖平台KeeTa。他认为这几个平台没什么不同,挣多少取决于你要工作多久。
20港元为配送费“起步价”
今年5月22日,美团旗下全新外卖品牌KeeTa正式上线香港,并于旺角和大角咀测试运营。
自6月27日起,KeeTa已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深水埗及油尖旺的多个区域。按集团此前计划,其业务预计于年底时覆盖整个香港。
在红磡通过KeeTa点外卖,骑手通常能在3分钟内接单,大部分外卖员是亚裔,来自南亚的居多。
当配送距离接近一公里时,运费为20港元,这是不少香港消费者印象中外卖配送费的“起步价”。点一份三明治,食物要花费97港元,运费为25港元。
KeeTa进入香港以前,香港外卖配送市场主要由Foodpanda和Deliveroo两大平台占据。两家平台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进入香港,根据大数据分析平台Measurable AI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Foodpanda市占率为64%,Deliveroo则是36%,两家基本处于“垄断”地位。
另一家依托于打车软件Uber的外卖平台Uber Eats,也曾于2016年进军香港,但最终因“业务发展未达预期”,在2021年宣布退出。Measurable AI数据显示,在港经营了5年的Uber Eats,仅占市场份额的3%。
由于香港餐馆分布密集,消费者外出就餐便利,外卖业务在整体餐饮市场中的占比很低。即使是处于垄断市场的Foodpanda和Deliveroo,也因为消费者的“低需求”,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沙希德曾经考虑去做保安、司机或建筑工人,但最后选择做外卖员,他觉得这份工作更简单,时间上更自由。他想休息时就可以回家躺着,精神好就能多跑两单。“我有驾照,但我并不想当司机,在香港开车要考虑很多情况,做保安要上夜班,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