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直升机将数千只黑斑羚聚集到一个围栏中。一台起重机将镇静下来的大象吊入拖车。
成群的护林员将其他动物赶进金属笼子,卡车车队开始约 700 公里(435 英里)的旅程,将动物带到他们的新家。 津巴布韦已开始将 2,500 多只野生动物从南部保护区转移到该国北部的一个保护区,以拯救它们免受干旱影响,因为气候变化的破坏取代了偷猎成为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
大约 400 头大象、2,000 只黑斑羚、70 头长颈鹿、50 头水牛、50 头角马、50 头斑马、50 只大羚羊、10 头狮子和一组 10 只野狗从津巴布韦的拯救谷保护区转移到北部的三个保护区——萨皮, Matusadonha 和 Chizarira — 在南部非洲最大的活体动物捕获和转移演习之一。
该行动被称为“Project Rewild Zambezi”,将动物转移到赞比西河谷的一个地区,以重建那里的野生动物种群。 这是津巴布韦 60 年来第一次开展如此大规模的野生动物内部运动。 1958 年至 1964 年间,当这个国家还是白人少数族裔统治的罗得西亚时,有 5,000 多只动物被转移到所谓的“诺亚行动”中。
该行动将野生动物从赞比西河上建造的大型水电大坝造成的水位上涨中拯救出来,该大坝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湖之一卡里巴湖。
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发言人蒂娜什·法拉沃说,这一次是由于长期干旱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变得干燥,缺水导致有必要转移野生动物。
Farawo 说,公园机构签发了许可证,允许动物被转移,以避免“灾难的发生”。 “我们这样做是为了缓解压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与偷猎作斗争,就在我们赢得这场战争的同时,气候变化已成为对我们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法拉沃告诉美联社。
“我们的许多公园都人满为患,水和食物都很少。这些动物最终破坏了自己的栖息地,对自己构成威胁,并侵占邻近的人类住区以获取食物,导致冲突不断,”他说。
一种选择是扑杀以减少野生动物的数量,但保护组织抗议这种杀戮是残酷的。 Farawo 说,津巴布韦最后一次扑杀是在 1987 年。 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非只存在于津巴布韦。在整个非洲,拥有狮子、大象和水牛等无数野生动物物种的国家公园越来越受到低于平均水平的降雨量和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威胁。
当局和专家表示,干旱严重威胁到犀牛、长颈鹿和羚羊等物种,因为它减少了可用食物的数量。
例如,最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进行的一项研究将极端天气事件与动植物的损失联系起来,由于干旱期较长和气温较高,无法应对恶劣的条件和缺水。
据其网站称,群众运动得到了大平原基金会的支持,该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创新的保护举措来保护和扩大非洲的自然栖息地”。该网站称,该组织正在与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当地专家、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环境法医学中心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