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统计,中国在过去十年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国内生产总值从 2011 年的 47.3 万亿元人民币(6.52 万亿美元)跃升至去年的 114.4 万亿元人民币。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崛起获得了国际认可,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
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s 的简称)成立于 1995 年,是一家在中国市场与外国品牌竞争的充电电池制造商,在开发和生产方面发展迅速,成为全球顶级电动汽车生产商。
根据深圳上市汽车制造商的最新备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超过63.8万辆,同比增长324.8%,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者按销售的车辆数量。
英国赫尔大学国际商法教授克里斯托弗·博维斯(Christopher Bovis)表示:“比亚迪代表着中国战略性地进入一个将主导私人和商用车生产过程的领域。中国很早就意识到了运输解决方案中的电力推进,并在国际层面的技术、专业知识和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
比亚迪的成功是国家绿色转型的结果。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发展低碳和新能源产业列为重点。
201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了绿色发展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性。
作为这些党纲的体现,中国的目标是在 2030 年之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Bovis 指出,中国在促进比亚迪成功方面的作用还取决于明确的投资关系。
“中国对投资者提供了统一的待遇和保护,其政策已经具有对FDI(外国直接投资)高度开放的特点,”他说。
比亚迪连续九年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今年,该公司首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总销售额增长19%,创榜单历史最高年增长率。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副校长兼新加坡校区负责人 Chris Rudd 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广泛访问了中国汽车公司及其技术合作伙伴,比亚迪准备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陆克文将此归因于日益富裕的人口,主要是短途通勤,这创造了肥沃的国内市场。
“这与政府的激励措施相结合,激励了向绿色能源汽车的急需但惊人的快速过渡,”他说。
“其他国家现在可以从比亚迪在中国背景下建立的成熟技术平台中受益,这是值得称赞的,”他补充说。
除了比亚迪,一汽、长城、上汽等中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并大量投资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
近年来,一些公司扩大了海外业务。
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曾是比亚迪的主要投资者,1998 年,比亚迪在荷兰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仅在欧洲,该公司目前已在 20 个国家和 100 多个欧洲主要城市销售了 3000 多辆电动巴士。
比亚迪欧洲与国际合作事业部总经理兼董事总经理迈克尔舒表示,持续投资创新和技术是公司海外扩张的关键。
“我们希望确保这项投资符合客户的需求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他补充说。
舒强调了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和建立互信的重要性。
“我们正在与当地企业和初创公司合作,拥抱发展机遇,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寻求互利成果。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需求,交付严格的产品规格,并为客户提供整体运输解决方案,”他说。
他引用了比亚迪-ADL 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合作的一个例子。
“由于双方(共享各自的)重要专业知识——ADL 是英国的市场领导者,而比亚迪拥有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动力总成技术——技能组合的结合促成了适应英国独特特征的强大合作市场,”他补充道。
中国对在海外市场寻求电池技术合作并不陌生,近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在匈牙利直接投资73.4亿欧元。
“比亚迪在过去十年中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兴趣,这一事实使其成为全球电池驱动汽车领导者的提议接近现实,”博维斯说。 “比亚迪的市值和业绩表明,它拥有坚实的基础,在本十年及以后的全球领导地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舒表示,随着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当务之急,比亚迪将继续致力于利用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施了“让地球降低1摄氏度”倡议,这也符合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计划。就像其他国家做出的气候承诺一样。
“无排放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交通发展的一种可行手段,因为它们正在努力平衡经济发展与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他说。 “比亚迪认为,电气化、零排放的能源生产、储存和使用是能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