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两件 30 年前买的西式西装。我不愿意处理它们的一个原因是,除了当时我花了很多钱之外,它们在那些日子里曾经是我的奢侈品。另一个原因是,鉴于服装时尚不断变化,今天看起来过时的东西可能会再次成为时尚。
我不知道我的旧西装是否会再次流行起来。而且我现在很少穿正式的西装或跟踪潮流。但我惊讶地注意到,汉服或汉式服装在被遗忘了几个世纪之后越来越受欢迎。
走在中国大陆的繁华地段或风景名胜区,不能错过穿着汉服优雅的女孩和男孩(以及男女)的景象,他们拿着油纸伞或圆丝摆姿势拍照风扇在手。所到之处,引来人们奇妙的目光。
由于人们品味和要求的变化,以及新服装材料的出现,汉族的服装风格在几个世纪以来不断变化。汉服的发展戛然而止,满族在建立清朝(1644-1911)后,基本上禁止人们穿汉服。
长期以来,汉服只在婚礼和其他一些特殊场合被一些新娘和新郎穿着。被新婚夫妇和电影明星所穿汉服的优雅和美丽所吸引(在一些根据古代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十年前,一些勇敢的年轻人穿着汉服在陕西西安等古镇拍照江苏省苏州市。他们立即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关注,这反过来又促使其他人尝试汉服。
近十年来,由于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汉服已成为一种潮流。在河南某市举办了四届汉服节的同时,四川成都举办了汉服时装秀,海南三亚的一个风景区宣布,穿着汉服的人将可以免费进入会场。
汉服爱好者开发了汉服网站,撰写了汉服文章,仅在微博上就吸引了超过 40 亿的浏览量。汉服的日益流行也激发了公众对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兴趣。例如,出现了许多课外班来教孩子们三字经(三字经)和白家行(百家姓)——这两个经典在中国被用作“启蒙教育”教科书了几个世纪。
此外,国画、书法、功夫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学习者,而中医药正在回归医院。
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汉服在某些场合穿起来很漂亮,但关于是否应该正式鼓励这种趋势的争论仍在继续。支持汉服的人说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看起来很漂亮。事实上,两位全国人大代表曾提出,要么把汉服打造成官员在重要场合穿的“国服”,要么至少用汉服代替西式毕业帽和长袍。
反对者称,一套汉服可能要几千元,因为它们是手工制作的,不是批量生产的,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经济负担。他们还说,穿上汉服和配套的配饰,更不用说弄个发型来搭配裙子了,都是很费时间的。他们可能是对的。我在苏州遇到的一个女孩告诉我,她要花 1000 多元(138 美元)租一套汉服,还要化妆,花了两个小时才完成。
然而,大多数人倾向于忽略这些论点。他们都说在街上行走时看到人们全部或部分穿着汉服是一种“美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