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各地的城市竞相适应气候变化,C40——一个正在合作应对危机的国际城市组织——表示,中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城市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以多种方式处于领先地位,”该组织执行董事马克瓦茨说,他列举了中国许多城市在汽车电气化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以深圳为例,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换成了电动车,全市至少有6.2万辆配电车,”他说。
沃茨说,中国也进行了大规模、快速的努力,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他说,截至去年底,山东青岛已改造建筑3800万平方米,惠及约47.5万户家庭,每年实现减碳约51.5万吨。
“现在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建筑工程都在中国进行,建筑行业是中国城市可以真正引领减排的领域,”瓦茨说。
“这些经验对世界各地的城市,尤其是南半球的城市来说很有价值,因为它们在产业结构、能源使用和发展方面往往更加相似。”
沃茨表示,中国许多城市也在开展南南气候合作。
例如,他说,深圳发起了深圳国际低碳城市论坛,作为一个国际平台,让全球南方的城市就进一步的气候行动交流经验和接受培训。
同时,上海还与国际组织合作,与全球南方城市分享气候适应的最佳实践。
沃茨表示,C40致力于支持中国城市成为气候领导者,并在全球舞台上分享经验。
他还表示,C40 成员城市正在带头努力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时期 1.5 摄氏度以内,其中 62 个城市发布了与《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一致的气候行动计划。
此外,瓦茨说,C40 还启动了 11 个“加速器”,以促进建筑、交通、空气质量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行动。
“例如,北京、青岛和南京是 C40 清洁施工加速器试点城市,与国际同行合作,减少建筑领域的隐含排放,促进城市层面和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 他说。隐含排放是指在使产品或服务可供消费时释放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他说,城市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70% 以上,全球 56%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且这一数字预计还会继续增加,这使得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变得至关重要。
瓦茨说:“城市可以打破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改善公共健康,并创造良好的绿色就业机会,为每个人、任何地方都能蓬勃发展的未来铺平道路。”
“这需要政治意愿和合作,C40 将继续与城市合作,并与世界各地的政治和商业领袖分享经验教训,以采取有意义的气候行动,”他补充说。